信息動態
相關資訊
常見問題
農產品事關老百姓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從種植、批發到零售,每個環節容不得半點馬虎。2014年8月1日起,新版《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》標準正式實施,因農殘限量指標更嚴苛、覆蓋范圍更廣,而被稱為“最嚴農藥殘留國標”。
8月20日,記者走訪南昌市多家集貿市場、批發市場發現,“新國標”在農產品流通環節還未完全“落地”,但政府部門對農產品生產及流通檢查已經按新標準執行。
生鮮市場:還在用老方法抽檢
早上8點不到,紅谷灘新區紅嶺生鮮綜合市場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喧囂。作為市場唯一的檢測員,徐燕妹也開始了一天的忙碌,她的工作就是對市場內的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抽檢。對于已經實行20天的“新國標”,她并不知情,“每天還是用老辦法在做?!?br />
紅嶺生鮮綜合市場內共有40多個生鮮攤點,徐燕妹每天要在這些攤點中隨機挑選出15個品種,進行農藥殘留檢測,并將結果在市場內進行公示。
徐燕妹告訴記者,因為用的是農藥速測卡,所以檢測流程并不復雜。目前,農貿市場的檢測按照的還是老辦法,如速測卡顯示藍色,證明這種蔬菜農殘不超標,如果是白色則農殘超標,即只能檢測出產品是否超標,但無法查出超標多少。
在蔬菜農藥殘留檢測記錄臺賬本上,詳細地記錄著每天抽檢的品種、攤位和檢測結果。記者隨機查閱了8月1日至18日的檢測結果,發現各樣品均為合格。徐燕妹說,今年至今只發現一個樣品抽檢時存在農殘超標,當即就要求攤主將該品種的蔬菜全部退市。
隨后,記者又走訪了青山湖生鮮市場等多個農貿市場,發現各市場每天都會對生鮮農產品進行農殘抽檢,但用的都是老辦法。而對于“新國標”,各家市場的檢測員均表示,“沒接到相關通知,也沒有聽說過?!?br />
批發市場:快檢符合流通環節實情
南昌深圳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南昌市最大的“菜籃子”,目前每天的交易量約600萬公斤,全市約九成的蔬菜出自這里。每一車運抵市場的農產品,都可能被進行農藥殘留抽檢,以保障市民的餐桌安全。
深圳海吉星農產品檢測科技中心南昌分中心主任張仕甲說,中心每天在該批發市場抽檢的蔬菜樣品達到240個批次,抽檢率達70%以上。目前的檢測方法,仍然以快速檢測為主,定量檢測為輔,這符合蔬菜流通環節的特點。
“一車蔬菜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完成交易,而定量檢測將樣品送到第三方機構,最快也需要三天才能出結果?!睆埵思渍f,批發市場的農產品流通效率非常高,如果要等到定量結果出來后才能進行交易,“黃花菜都涼了”。而快速檢測方法半小時就能出結果,一旦檢測出不合格產品,就能馬上將其清退出市場。盡管快速檢測方法無法準確測定農藥殘留指標,但能把絕大部分可能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堵在市場之外。
不過,市場也會根據對往年的數據分析,及產品特點、季節等因素,建立一個“高危蔬菜名錄”,經常性地采集樣品送往深圳的實驗室進行定量檢測。而對于如黃花菜、腐竹等二氧化硫容易出現指標超標的農產品,則是會進行定量檢測。張仕甲告訴記者,明年南昌分中心的定量檢測室將投入使用,屆時,對生鮮農產品定量檢測的頻率將提高。
菜農:上市前一周不施藥就不怕超標
揚子洲作為南昌傳統蔬菜供應基地,市民餐桌上約四成的葉類蔬菜產自這里。
“種了這么多年菜,我都是按照自己的經驗打藥?!崩瞎菗P子洲的“老菜農”,今年種了50多畝菜,現在菜地里有黃花、香菜、包菜等品種。他對記者所提到的“新國標”一頭霧水,現在村里的菜農都禁用高毒農藥,使用的多是一些市面上常見的農藥,而且自己都是按照說明書上的配比配制,無論是賣到集貿市場還是批發市場,從來就沒有被檢測出農藥殘留超標。他信心十足地說,“只要在上市前一個星期不施藥,一般就不會有農藥殘留超標?!?br />
揚子洲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,他們每月也會對各蔬菜基地進行農藥殘留抽檢,一次抽檢15至20個品種,但也是用農藥殘留速測卡進行檢測。只有速檢發現農藥殘留超標,再送到省有關部門進行定性檢測。
據了解,“新國標”規定了387種農藥在284種食品中的3650項限量指標,較原標準增加了65種農藥、新增了1357項限量指標,基本覆蓋了常用農藥品種和老百姓經常消費的食品種類,對食品安全各項檢測也要求更為細致嚴格。如黃瓜以前在13項監測標準中,毒死蜱等7種農藥的殘留值要求在0.1至0.5毫克每公斤之間,而在新標準中,將毒死蜱的殘留限量明確為最高0.1毫克每公斤。
記者從江西省和南昌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獲悉,從本月起,由政府部門組織針對生產及流通環節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,已經嚴格按照“新國標”進行,今后抽檢的頻率也將逐步增加,以保障“菜籃子”安全。
- 上一條:破除觀念障礙與利益藩籬 “雙手”齊抓環境監測
- 下一條: